• slider image 30
  • slider image 33
  • slider image 35
  • slider image 37
:::

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如何診斷、治療?

ADHD可不是這麼簡單就能判斷。過動的正式學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過動症是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學齡期兒童中有約 5-8% 會受到影響。如果你的孩子患有 ADHD,該如何診斷與治療好呢?

首先,真正的過動是一種疾病,並有正式學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 ADHD,衛福部資料顯示,過動症是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學齡期兒童中有約 5-8% 會受到影響。如果你的孩子患有 ADHD,該如何診斷與治療好呢?先別著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可以怎麼做。

ADHD 症狀、病因及三大分類

首先,ADHD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學齡期兒童中有約 5-8% 受到影響。此障礙症乃源自腦部前額葉及皮質下腦區和腦部多個區域的局部和連結功能異常,造成孩子不專心、組織計畫能力不佳、衝動、坐不住,以及情緒和動作的控制失調,其所導致的影響層面包括學習、人際互動、社會生活功能,甚至自尊。參考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所撰寫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 由症狀類型上可分為三大類型:

  1. 注意力不集中型:僅有上述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而未見好動衝動的症狀。
  2. 過動衝動型:僅有上述好動衝動的症狀,未見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
  3. 綜合型:注意力不集中及好動衝動兩大類皆有之的症狀。(DSM-5分類為 :不專注主顯、過動卅衝動主顯及混合表現)

患有綜合型 ADHD 帶來的問題,會較前兩類型嚴重,綜合型與過動衝動型大多孩子在 7 歲前會有明顯症狀,至於注意力不集中的類型,則有不少是在上小學或高年級才發現,年級越高、發現個案越多。

【小辭典】DSM-5 是什麼?

DSM-5 為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DSM-5 的簡稱,中文全名為《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是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分類和診斷工具,也是普遍使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手冊及判斷準則。
參考資料:《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ADHD 會有什麼狀況發生?

患有 ADHD 的孩子,會有哪些狀況呢?坐不住、無法專心上課、常常忘東忘西、房間總是一團亂...等都是常見的狀況,參考台大醫院神經部衛教資料,ADHD 主要症狀有:與其他相同心智年齡者相較,其專注時間短,衝動(不思考行為後果就行動),容易分心(無法專注在需完成的事情上),躁動(動個不停)。

ADHD診斷標準

但醫師要正確診斷 ADHD,需要非常多面向的資料作為判斷,因此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參考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協同臺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製作的這份〈ADHD家長手冊〉,據最新精神醫學的診斷原則,診斷ADHD需要有不專心或過動、衝動的症狀,且出現的頻率及嚴重度較同齡兒童為高並持續 6 個月以上。而雖大部分 ADHD 患者會同時有不專心及過動、衝動症狀,但也有不少人是以其一症狀群為主,下面分類提供你參考:

  • 注意力不足症狀
    1. 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 、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
    2. 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
    3. 和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
    4. 無法完成老師或家長交辦事務,包括學校課業 、家事等。(非違抗性行為或因不瞭解而使得 交代的工作無法完成)
    5. 缺乏組織能力。
    6. 常避免、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使用腦力的工作,如:學校工作或家庭作業。
    7. 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或遊戲所需的東西,如: 玩具、鉛筆、書等。
    8. 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9. 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需大人時常提醒。
  • 過動 / 衝動症狀
    1. 在座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身體扭來扭去。
    2. 在課堂中常離席,坐不住。
    3. 在教室及活動場合不適宜的跑、跳及爬高等。
    4. 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或休閒活動。
    5. 不停地動(很像發動的馬達)。
    6. 話多(經常不間斷地持續說話)。
    7. 問題尚未問完前,便搶先答題。
    8. 不能輪流等待(在需輪流的地方,無法耐心地等待)。
    9. 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如: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ADHD如何治療

回到大家都很關心的治療問題,如何治療 ADHD 呢?台大醫院神經部衛教資料顯示,治療 ADHD 需要結合行為教育技巧,和正確使用藥物雙管齊下。完整的 ADHD 治療需要許多人的協作,譬如兒童本身、家人、臨床醫師、學校全體師生、期相關醫療人員等,下面我們分為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兩大部分簡述。

藥物治療

在 ADHD 家長手冊中,宣導資料指出治療 ADHD 時最常用的藥物是中樞神經活化劑。目前,methylphenidate 是醫師用藥的第一 選擇,也是國內僅有的中樞神經活化劑。過去,methylphenidate 只有短效型,藥效只能維持3到4小時,造成一日多次服藥的困擾,影響其服藥的順從性,對症狀的改善較不穩定和不持久。

目前有一種新型的 methylphenidate 長效型緩釋製劑 (在台灣稱為Concerta專思達) 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及台灣衛生署的核准,也被納入健保給付,只要一天服用一錠,就可維持12小時的藥效,能有效使孩子一整天學習上和人際互動上能進行順利。

行為管理(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是ADHD完整治療計劃重要的一 環。依據美國醫學會建議行為調整包含︰

  • 要求學校老師將座位調至前排。
  • 建立每日標的的行為,以確立其改善情形。
  • 忽略學童不適當的行為,鼓勵合宜的行為。
  • 加強學童自尊心。

ADHD常見問題

ADHD如何治療?

治療 ADHD 需要結合行為教育技巧,和正確使用藥物雙管齊下。藥物治療:在台灣有一款新藥專思達(Concerta)也被納入健保給付,一天服用一錠就可維持12小時的藥效。行為治療:美國醫學會建議加強學童自尊心等四種方式。

(資料來源:親子天下)